oled电视“越小越赢”的背后是什么
2021年全球彩电“疫情”行情进入下半场 。其中 ,液晶下滑 、OLED上涨 ,呈现出“鲜明”的对比 。特别是中小尺寸OLED电视机产品的增长 ,更是带来“OLED电视新形象” 。
后疫情下 ,OLED彩电的“怪”现象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调查显示 ,今年第三季全球电视品牌出货量达5,251万台 ,年减14.7%;预期第四季电视出货量达5,913万台 ,年减10.3%——这一数据将导致2021全年全球彩电出货衰退3.2% 。同时 ,2021年下半年也将成为“多年来 ,全球彩电最惨下半年” 。
下半年彩电不在热销的原因也很简单:1.涨价导致的产品经济性变差 、2.疫情导致的2020年以来的销量高峰 ,透支了市场需求 、3.疫苗后全球社会生活恢复 ,居家经济和宅产品需求刚性下降 、4.疫情下欧美经济面临更多结构性问题 ,比如QE的退出问题和高CPI问题……
但是 ,这种全球彩电市场的“冷”只属于液晶电视 。作为次世代产品 ,OLED却还会“继续创造”新高 。
OLED电视
数据显示 ,今年全球OLED电视出货量达680万台 ,年增72.8% 。其中LG将以超过六成市占率 ,达到出货年增91%的绝对OLED TV龙头成绩;第二名SONY今年OLED出货年增也将达到53% 。——但是 ,分析普遍认为“OLED”电视的增量还是“面板供给不足下”的数据 ,即如果有足够的OLED面板 ,OLED TV还能有更棒的销量 。
液晶和OLED的两相对比 ,已经足以说明“彩电圈”的趋势是什么 。但是 ,在液晶的不利数据中 ,依然有“增量点”可以寻找 ,那就是大尺寸产品 。行业研究认为 ,70英寸以上大尺寸液晶电视全球需求正在快速增长 ,2020-2021年已经实现翻番式的增加 。国内彩电市场65英寸及其以上尺寸 ,更是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全球市场上 ,这一数据也已经接近2成 。
不过 ,与液晶注重大尺寸的突破不同 ,OLED彩电销量的增量却“相反” 。2021年来 ,48英寸 、55英寸等“液晶正在减少需求”的尺寸线上 ,OLED电视销量却在大幅增加 。恰是这部分中等尺寸产品 ,不仅带来了1.OLED面板线同等规模玻璃基板 ,更多的终端面板切割量 、2.更低的OLED彩电产品单价 ,促进了OLED电视销量的大幅增加 。
另据消息称 ,2022年LG还将布局更多的尺寸 ,尤其是中小尺寸OLED面板供给 。包括其坡州工厂生产10切的42英寸OLED电视面板以及混切技术下的31英寸 、45英寸和97英寸OLED电视面板产品——通过混切提升玻璃基板利用效率 、通过中小尺寸降低产品单价 、通过更多的小尺寸产品提升总切割单元数 ,业内预计LG 2022年将渴望提供1000万片OLED彩电面板 ,较今年增加四分之一以上 。
同时 ,预计2022年三星也将首次提供100-200万片QD-OLED面板 。这将让2022年OLED彩电销量规模增幅不会低于2021年 ,也将显著的高于整个彩电市场预期的3%左右增长 。这也将导致“在液晶电视加速转向大尺寸的同时” ,“OLED电视依靠中小尺寸实现更高市场覆盖”的“怪异”现象 。
OLED普及路上 ,“新”招不断
小一档尺寸 ,选择未来电视!”业内人士指出 ,OLED彩电消费的“市场结构”体现出了“次世代”技术的独特优势 。
一方面 ,OLED彩电也布局了77英寸 、83英寸产品线 ,2022年LG还将布局97英寸产品线 。但是 ,无疑作为新技术的OLED电视 ,在同等尺寸下价格成本远高于液晶电视 。例如 ,75英寸液晶电视的价格 ,只能购买55英寸或者65英寸OLED电视 。
另一方面 ,消费者似乎更为喜欢OLED电视 。在55英寸OLED还是65英寸或者75英寸液晶之间 ,很多消费者会选择OLED产品 。这使得 ,OLED电视与液晶的竞争 ,具有“错位”结构 。即OLED电视不是和同尺寸液晶电视争长短 ,而是完全可以靠“次世代”光环 ,在“尺寸线上降档”与液晶产品竞争 。这种错位 ,实际上大大弥补了OLED电视的成本劣势 。
oled电视“越小越赢”的背后是什么
恰是因为如此 ,近年来OLED电视在中小尺寸线上加强了产品布局 ,并最终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 。不过 ,虽然同等玻璃基板在切割时 ,能够制造更多的中小尺寸OLED电视面板 ,却也不能根本性缓解OLED面板供应不足的问题 。
例如 ,2021年OLED电视销量暴涨之下 ,市场第一名LG作为OLED TV面板唯一供给者 ,实现了9成的销量增幅 ,远高于OLED彩电市场平均7成增幅 。占市场2成左右的索尼 ,OLED电视只有5成增幅;全球OLED电视第三名松下的增幅也不比索尼好看多少……
至于2021年小米OLED TV出货爆发性成长高达900%;夏普也有140%的增长 ,则是建立在二者基数低 、总量小的基础上的 。LG 、索尼 、松下已经占据全球OLED彩电近9成多的市场份额 。
所以 ,2021年各大品牌OLED电视的成长性 ,依然由“谁能拿到更多的面板决定” ,这方面无疑LG“近水楼台先得月” 。这也是三星QD-OLED面板刚刚开始量产 ,就能拿到索尼订单的原因 。也是索尼为何愿意在TCL华星的2021秋季生态大会上出席的关键——TCL华星是目前唯一计划建设印刷OLED TV面板生产线的显示上游企业 。
事实上 ,全球大约20家发布了OLED电视的品牌中 ,绝大多数都不能拿到足够规模的OLED TV面板 。OLED电视依然处于少数品牌垄断市场的格局之中 。如何进一步扩大上游面板供给是OLED彩电进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 。
这方面 ,2022年LG的方式就包括了依靠更多的中小尺寸面板 ,提高总数量的策略 。三星方面则可能进一步加强8.5代OLED面板线的建设 。据韩国媒体报道 ,三星QD-OLED面板将在原液晶的L8-1生产线部分改造的Q1生产线上进行制造;而L8-1线残余的部分LCD设备也已经决定拆除:三星与韩国YMC签订了约合3.5亿人民币的拆除合同 ,合同期限截止到2022年5月31日 。
按照基本的面板线建设原则 ,一个工厂车间内 ,基本只部署一个世代标准的产品线 。因此 ,三星急于拆除L8-1线残余的部分LCD设备 ,显然就是为了8.5代OLED面板产能扩产做准备 。由此可以猜测 ,三星QD-OLED面板产能 ,有前瞻性的分批次的不断扩产计划 。这将对全球OLED彩电市场的发展极为有利 。
事实上 ,韩国企业在其液晶电视面板竞争不过我国大陆企业的背景下 ,已经全面选择将OLED TV作为其“彩电第一强国”的竞争基石 。未来三年内 ,韩国彩电面板产业 ,加速转向OLED是必然的事情 。而国内面板巨头也会适当的时候介入OLED大尺寸面板线的建设大潮之中 。
现在 ,OLED电视中小尺寸产品加速增加 ,反应的是OLED彩电从“大尺寸超高端试水”到“全系产品线 ,普及化覆盖”的转折 。这种变化 ,看似很多新品都是“尺寸降级”的产品 ,但却是整个OLED彩电产业链的“整体升级”标志 。从这点上可以说 ,现在是OLED电视产业链真正开始进入正轨的时刻了!也是全球上游产业加大投资的重要标志性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