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医疗“痛点”:分娩镇痛 与产妇共担分娩之痛
十月怀胎 ,一朝分娩 。”每一个生命的降生 ,都是一个家庭的大喜事 。但有一句老话叫“儿的生日 ,娘的苦日” 。西医将疼痛分为10级 ,极限疼痛是10级 ,分娩疼痛达到了9 。7级 。在迎接新生命到来的同时 ,分娩的阵痛却令每一位产妇毕生难以忘怀 。
近年来 ,“分娩镇痛”这个词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 。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 ,人们已经可以通过医学手段来减少产妇在分娩时的痛苦 。然而在国内 ,很多地方由于专业麻醉师短缺 、产房配套不完善等原因 ,产妇们仍不得不面对剧烈的生产疼痛 。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医改成果 ,切实改善这一医疗“痛点” 。2018年11月 ,国家卫健委下发《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 ,2018年至2020年 ,在全国具备产科和麻醉科诊疗科目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 、妇幼保健院或妇产专科医院内遴选一定数量的医院开展分娩镇痛诊疗试点工作 。此消息一出 ,顿时刷爆朋友圈 ,许多准妈妈为可以减少生产痛苦雀跃不已 。如今 ,距离分娩镇痛试点工作通知的颁布已有5个月 ,试点工作有何进展 ,又面临哪些问题?对此 ,人民健康进行了追踪采访 。
分娩镇痛试点受业内欢迎
据统计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分娩镇痛率可达85%至98% ,自然分娩期间接受镇痛已是一种常态和被广泛接受的观念 。
但是在我国 ,不同地区妇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的分娩镇痛普及率仍比较低 ,差距也比较大 。在省会及一线城市 ,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型妇产医院 、妇幼保健院分娩镇痛普及率达70%以上 ,部分医院甚至可以达到90% 。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二三线城市妇幼保健院 ,以及大部分的综合医院分娩镇痛尚不够普及 ,多数都在10%上下 ,也有的尚未开展分娩镇痛 。
作为一位从业20多年的产科大夫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副主任张晓红对国家卫建委开展分娩镇痛试点相当欢迎 。在张晓红看来 ,卫建委推进这一政策的初衷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希望提高孕妇分娩时的感受 ,扭转她们之前认为“新生命诞生在声嘶力竭中”的印象 ,让孕妇对分娩过程不再恐惧 、勇敢面对;另一个方面 ,应该是为了保障产房的安全 。
“在产房急救过程中 ,有没有麻醉师参与 ,效果和预后的差别非常明显 。”张晓红说道 ,在产房中进行急救 ,是产科医生和产科管理者都要面临的问题 。无论是产后出血还是羊水栓塞 ,这些突发的问题都特别可怕 。如果卫健委这一新政能够真正落地 ,可以让麻醉师深入产房 ,介入孕妇生产过程 ,并提供全方位的管理 ,孕妇分娩的安全性就会提高 。
“分娩镇痛既是患者就医的痛点 ,也是医疗服务的痛点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在此前举行的中国医师协会分娩镇痛专家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表示 ,目前全国有900多家医院通过遴选成为第一批分娩镇痛试点医院 。
产科专家陈敦金指出 ,目前 ,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已降低到十万分之十八 ,但剖宫产率一直维持在36%至46%左右的高比例 。分娩镇痛如果能够顺利推行 ,对于降低我国剖宫产率 、提高产科质量 ,将具有积极意义 。
人员 、空间 、理念 、标准成为落地掣肘
分娩镇痛试点工作方案中提出 ,要进一步规范分娩镇痛操作技术 ,提升分娩镇痛的覆盖范围 ,普及镇痛条件下的自然分娩 ,降低剖宫产率 ,增强医疗服务舒适化程度 ,提高孕产妇就医满意度 。
制定好的政策 ,一定要有配套的措施来实施下去 ,然而 ,一些医院的实际状况与文件中的要求相比 ,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
首要的问题就是麻醉师数量相对不足 。张晓红举例介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一家综合型的大医院 ,手术量非常大 ,麻醉师们的工作特别辛苦 。他们守在病人身边 ,眼睛都不能眨一下 ,稍有迟疑 ,都可能对手术结果造成影响 。诸如在新闻上看到的麻醉师辞职甚至猝死的情况 ,都是发生过的 ,就是由于工作强度太高 。
其次是空间的问题 。产房是否配备手术室 ,也是影响分娩镇痛试点工作顺利开展的因素之一 。张晓红介绍 ,产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突然性 ,比如孕妇在分娩时 ,孩子的胎心减速 ,大夫会迅速决定就地剖宫产 。现在新建医院的产房设计更加符合新的产科理念 ,且大多都具备就地剖宫产的条件 。反而是一些建成时间比较久的医院 ,产房没有设置手术间 ,这在无形中限制了产房的安全性 ,毕竟中转时间越长 ,对胎儿的风险就会越大 。
影响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第三个因素就是“理念” 。张晓红认为 ,分娩镇痛开展不顺利的地方 ,还会有一个理念的区别 。分娩镇痛的实施 ,不仅对麻醉科有要求 ,对产房的助产士也有要求 。因为进行完分娩阵痛的孕妇更需要仔细看护 ,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产房助产士的工作量 。“可能就有人劝导患者 ,坚持坚持就生了 ,用不着分娩镇痛 。这种情况是客观存在的 ,背后的原因 ,一方面是对于分娩镇痛优点的认可程度不够;另一方面实际上是人力物力的短缺 。”张晓红表示 。
除了张晓红提出的三点因素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亦表示 ,在推广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同时 ,制定收费标准也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如何既能调动麻醉科 、妇产科人员积极性 ,又同时兼顾不同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 ,也是需要各相关方探讨的话题 。
提供安全保障与产妇共担分娩之痛
在重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期间 ,重庆市人大代表 、长寿区人民医院医生董长明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制定分娩镇痛收费标准的建议》 。作为长期工作在医疗一线的麻醉师 ,董长明建议尽快出台分娩镇痛的收费标准 ,解除医生推广分娩镇痛的后顾之忧 ,并尽可能将分娩镇痛收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体现与产妇共担分娩之痛的人文理念 。
张晓红则希望能够更合理地设置产房 ,例如在产房设置手术室 ,实现分娩镇痛和产房极简手术的一体化管理 。“可以给产房派一组麻醉师 ,既能负担白天的手术 ,也能负责分娩镇痛 ,提供全方位保障 。现在的问题就是空间条件非常有限 ,要想改善现有条件 ,还需要想办法去进一步努力 。”张晓红称 。
据了解 ,中转的剖宫产是分等级的 ,红色等级意味孩子极度危险 ,要争取尽快把孩子生出来;橙色等级 ,从进手术室一直到麻醉的每一个环节 ,都要走绿色通道 ,尽快到手术室进行手术;再有就是黄色等级 ,相对有充足的时间 ,可在当班内完成 。
在谈到麻醉师队伍的发展时 ,张晓红指出 ,想要完全实施贯彻分娩镇痛 ,还需各方的共同努力 。希望管理层能更多关注到麻醉师群体 ,特别是在政策方面给予麻醉学科全方位的认可与支持 ,让这支队伍能够健康茁壮成长 ,从而给孕产妇一个安全的保障 。
其实 ,麻醉师对于推广分娩镇痛工作的作用 ,已不止张晓红一位专家提到过 。在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下发后 ,丁香诊所产科主治医师田吉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 ,产科医生负责与孕产相关的事宜 ,而麻醉医生负责管理产妇的疼痛 ,以及监护产妇的各项生命体征 。因此 ,需要稳步推进麻醉医生特别是产科麻醉的培养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