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痛点”才是电子班牌进校园的关键
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电子班牌是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 ,它不仅担负着信息展示的任务 ,更是学生与教师 、学生与学校的交互窗口 。目前 ,一些学校已经引入电子班牌 ,但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不佳 ,其问题就在于没有找到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痛点” 。
一 、认识缺乏高度
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公认的趋势 ,智慧校园的概念也频繁被提及 ,不过在实质性认识方面学校之间表现出参差不齐的局面 。尤其是在普教类学校 ,对于信息化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皮毛 ,这一点从电子班牌的应用上就能窥见一斑 。科曼君在走访普教学校时发现 ,电子班牌更多的被作为了校方信息发布的终端 ,是一种单向应用 。在学校管理者眼中 ,电子班牌最大的作用就是展示校方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成果” ,这显然是剑走偏锋 。
二 、缺少优质产品
受智慧校园建设趋势的诱惑 ,市场上开始大量出现电子班牌产品 ,从少人问津到火爆异常 ,市场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了短板 ,那就是优质产品的缺乏 。一些所谓“电子班牌”只是强硬的灌输了科技概念 ,却没有科技内核 ,甚至就是大尺寸的平板电脑 ,电子班牌应该实现的功能在此类产品上是绝对无法完成的 。
三 、鲜见优质系统
从实质上来讲 ,电子班牌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终端硬件 ,它应该是整个智慧校园平台中的一份子 。不过 ,在现有的电子班牌产品中 ,大部分采取的是独立系统 ,需要人工将信息考入电子班牌后台 ,不仅耗费了人力 ,也失去了其交互功能 。以科曼为例 ,它将电子班牌与智慧校园云平台上的其他系统打通 ,校方不仅能够通过班牌发布信息 ,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班牌查询自己的课程安排 ,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班牌查询学生考勤情况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互使用 。
由上不难看出 ,电子班牌要想发挥其核心作用 ,要想真正走入校园 ,找到信息化建设的“痛点”需求是关键 ,也是信息化与校园深度融合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