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网线 ,串起城乡课堂(大数据观察·聚焦教育信息化)
远程教育 、数字资源 、网上“晒课” 、名师“会诊”……越来越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走进农村课堂 。信息化建设作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推进器” ,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为农村教育突破时空限制 、充分利用资源 ,实现高质量发展插上翅膀 。
在祖国最南端的海南省三沙市 ,一根网线 、一台多媒体一体机 、一个摄像头 ,让永兴学校的孩子们可以和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的学生一起上课 。
“学校引入了语文绘本课 、国学经典诵读课 、数学课 、音乐课等远程教育同步课堂 。”永兴学校老师张利说 ,“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短缺的问题 ,也让海岛上的孩子们享受到省会学校的优质教育 。”
教育信息化以较低的成本 ,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便捷 、高效地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扩散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可以说 ,要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信息化是一条有效路径 。
从25%到96%
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大大提升
学
远程教育 、数字资源成为“好帮手”
从过去的一穷二白 ,到现在教学条件的步步升级 ,在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乡代乾教学点干了20多年的藏族老师张拉毛东智感受很深 。张拉毛东智需要负责教全校的音乐课 ,可是他只会几首校园歌曲 ,这一度让他很为难 。“好在有了远程教育数字资源这个‘好帮手’ 。”张拉毛东智说:“自从教学点上安装了数字教学的设备 ,我只需要打开资源平台 ,就能调出各种新歌 。学生们跟着电脑伴奏 ,学起来更快 ,唱歌也不走样了 。”
作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推进器” ,教育信息化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加快推进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顺利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 。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25%上升到96%;多媒体教室比例从不到40%增加到92%;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已接入上线平台73个 ,其中省级平台19个 、市级平台28个 、区县级平台26个 。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学校信息化建设 ,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 ,推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如今 ,农村学生也和城市学生一样 ,通过互联网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 ,享受着互联网教育带来的红利 。”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 ,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直接服务近1亿农村中小学师生 ,全国6.4万个教学点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解决了400多万边远贫困地区教学点学生因师资短缺而开不齐 、开不好课的问题 。
1290多万堂
“网上”晒课活动得到积极响应
教
农村教师录制课堂 ,在线接受专家“会诊”
提升农村 、边远 、贫困 、民族等地区的教育水平 ,归根到底要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
2012年底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行 ,面向全国教育机构 、师生和家长 ,通过互联网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和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 。截至2017年5月底 ,平台提供1900余万条基础教育资源的检索和下载 ,内容覆盖1—12年级共计772个学科版本教材 ,且所有资源全部免费向广大中小学开放 。
2014年起 ,平台开展“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 ,面向全国所有具备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条件的中小学校各年级各学科教师 ,开展网上“晒课”与“优课”评选 。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截至去年9月 ,全国中小学教师共有1400万余人次报名参加活动 ,共计晒课1290多万堂 ,推出省级“优课”近17.5万堂 ,部级“优课”近6万堂 ,生成性资源达2800多万条 ,累计独立访客数达1.7亿 。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 ,要积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着力加强“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专递课堂”“在线开放课程”等信息化教育教学和教师教研新模式的探索与推广 。目前 ,不少学校 、社会企业等也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
华南师范大学发挥师范学校服务基础教育的作用 ,为教师搭建起网络职后培训平台 。平台上 ,大学教授 、教研人员和一线名师组成工作坊 ,每个工作坊可为300名教师提供培训 。平台还专门设立了乡村教师课堂远程诊断中心 ,农村教师可以利用手机直播课堂备课 ,也可以用手机录制自己的课堂接受专家和名师的“会诊” ,促进了当地教育的“造血”功能 。
腾讯公司去年暑假期间为雄安新区的700多名专兼职艺术教师开展了艺术特训 。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授 、名师们围绕线上课程与实际教学如何良好互动 ,为当地教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
100个样本区
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
育
培育典型 ,为实现学校100%入网探索路径
在内蒙古赤峰 ,所有农村牧区中小学都实现了同频互动课堂系统全覆盖 ,传统的教学指令和教学方式变得智能化 、数字化 ,教学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在湖南怀化 ,教育教学资源“云覆盖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网络联校建设工程” ,将村小 、教学点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纳入本级相关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在西藏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集体备课 、讲课 、数字化仿真实验 、微课 ,成为特色教学模式……教育信息化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学校加速推进 。
事实上 ,无论是加强农村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建设 ,还是提高乡村教师互联网素质与能力 ,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农村地区的整体教育质量 。
2018年4月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发布 ,提出要认定百个典型区域 ,通过推荐遴选典型区域 ,培育一系列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的样本区 ,探索在发达地区 、欠发达地区利用信息化优化教育供给的典型路径 。
《计划》提出要推进宽带卫星联校试点行动 ,与中国卫通联合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 、云南昭通市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各选择1个县开展试点 ,免费安装“中星16号”卫星设备并连通网络 ,开展信息化教学和教研 ,为攻克边远山区 、海岛等自然条件特殊地区学校联网问题 ,实现全部学校100%接入互联网探索路径 。
“信息化关键在于‘化’字 ,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引入教与学的全方位和全过程 ,实现以信息化引领教育创新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杨宗凯表示 ,在信息技术导入教育的初期阶段 ,主要是创新教学环境和内容;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 ,信息技术将逐步引发教育深层的系统性变革 ,开始影响教育的理念 、模式等 。信息技术创新教育逐步从手段层面深入到体系层面 。